美国《纽约时报》13日刊登文章称,奥巴马政府正通过秘密沟通渠道警告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不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否则美国将采取行动。

这篇文章说,奥巴马政府的官员拒绝提供这一沟通渠道的细节,以及是否得到了伊朗方面的回应。

文章说,奥巴马政府选择这一秘密沟通渠道旨在在私下里向伊朗强调美国对于霍尔木兹海峡紧张局势的担忧。美国的一些海军官员说,他们最大的担忧便是某个激进的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军官采取个人过激行为,进而触发更大规模的危机。

此前,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已经表示,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红线”,一旦伊朗跨过这一红线,美方将进行回应。

由于美国酝酿把伊朗石油出口纳入制裁范围,伊朗去年12月底威胁封锁作为全球石油运输战略咽喉的霍尔木兹海峡。美伊唇枪舌剑,双方紧张关系加剧。有美国官员和分析人士认为,伊朗的威胁是一种恐吓,它试图借此推高油价。(记者 冉维 易爱军)

伊朗舰艇近日在伊朗南部海域参加海上阅兵。新华社发

人民日报开罗、布鲁塞尔、东京、首尔、莫斯科1月12日电 随着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美欧正计划对伊朗实施石油出口制裁。对此,伊朗方面表示绝不屈服于美欧压力,并计划2月再度举行军演。有关各方神经也日趋紧张。

美国 航母齐聚海湾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基尔比1月11日宣布,美“卡尔文森”号航母及其打击编队目前已抵达海湾地区,但称这是一次“例行”活动,接替“斯坦尼斯”号航母,并否认此举与美伊紧张局势有关。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透露,在印度洋执行任务的美国“林肯”号正准备与“卡尔文森”号会合,届时美国三艘航母将齐聚海湾。

针对伊朗警告若其石油出口遭西方国家制裁,将动用武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军方称有能力阻止任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11日承认,潜在冲突的准备工作令其“夜不能寐”。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政治教授萨赫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美伊双方都在明里和暗里较劲,局势颇有一触即发的危险性,如果处置不当,甚至可能会“擦枪走火”。在美国,大选年通常不适合开战,但现在美国的民意要求对伊朗示强的倾向很明显,因此,并不能完全排除在不适合开战的大选年,同样是为了大选而在海外开辟一个新的战场的可能性。


欧盟 争议缓冲时间

欧盟将原定本月30日举行的外长会议提前一周至23日举行,届时各成员国将就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正式决定。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发言人马嘉·柯西杰西克1月12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外长会将就对伊朗采取新的制裁措施进行商议,目前正处于专家讨论阶段,措施将避免对成员国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实际上,欧盟已就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原则一致,但成员国对何时禁运,以及如何寻找伊朗石油替代国仍存在分歧。

法国呼吁对伊朗实施“规模和程度空前”的制裁措施,德国和英国也采取相似表态。但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重度依赖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则希望能推迟禁运令实施时间,它们认为,在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之后,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必须有替代伊朗石油的供应保证,以免给原本陷入债务危机困境的经济雪上加霜。同时,如何执行现有与伊朗的石油合同也是个问题。

有数据显示,伊朗日产原油350万桶,其中260万桶用于出口。欧盟每天从伊朗进口约60万桶原油,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其中,希腊占25%,意大利占13%,西班牙约占10%。

德国虽然主张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但反对制裁伊朗金融体系,不同意冻结伊朗中央银行的资金,以及停止与其业务往来,因为德国不少企业与伊朗金融体系存在业务关系。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上述原因,欧盟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很可能将循序渐进,既不阻碍成员国发展,又能让伊朗受到相应牵制。据悉,禁运令正式实施前,欧盟各国大约有1个月至1年的“缓冲期”来寻找其他石油提供国。希腊希望“缓冲期”能长一些,但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则希望把“缓冲期”最多控制在3个月。此间也有分析指出,欧洲经济处于不景气阶段,对石油需求相对减少。如果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很有可能转向其他海湾产油国,欧盟将会极力说服这些国家提高石油产量。


日本 担忧经济前景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12日与到访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就伊朗制裁问题举行会谈。针对日美财长会谈内容,日本各大报纸都以“针对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一事,日本将保持跟美国步调一致,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为题进行了报道。

在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安住淳表示,“伊朗铀浓缩问题不可小看,非常理解美国所采取的行动。虽然伊朗占到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10%左右,但是日本政府将尽快有计划地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表达出对美国倡议的积极配合。

但与此同时,安住淳还说,“日本如果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将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打击,希望美国能够多给点时间,为日本开特例”。安住淳希望通过“以分阶段减少石油进口”为条件,换取美国将日本的银行排除在制裁范围之外。对此,盖特纳称,“有了日本和欧洲的配合,制裁的效果将得以保证。关于制裁的具体形式现在还在探索中”。至于能否赢得美国的“特例”,还需得到美国政府对日本削减幅度的认可。日本政府打算一边关注欧洲和韩国的减少幅度,一边调整具体的削减幅度。

日本企业跟伊朗的石油交易合同大多一年一签,日本政府希望跟伊朗有交易的石油批发商和大型商社在合同到期之际不再续签,以此来达成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的目标。据日本资源能源厅统计结果,伊朗作为日本第四大石油进口国,2010年度日均从伊朗进口石油为35万桶,占到进口总量的9.8%。

日本经济产业省一方面表示即便全面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也可以通过增加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得以解决,另一方面也对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表示担忧。各国如果都增加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进口量,原油价格势必提高,这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化学制品和能源运输的成本,企业的业绩进一步恶化。同时将反作用于物价,导致消费者消费心理变冷,很可能导致日本经济进一步不景气。


韩国 减少进口不易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近日报道,为响应美国《国防授权法》有关要求禁运伊朗原油的决定,韩国政府正计划将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降至2010年时的水平。

不过,韩国政府减少对伊朗石油进口的同时需要寻求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的石油来满足需求,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据韩国石油公司统计,韩国2010年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到所有进口石油的8.3%,约为7260万桶;2011年1月至11月期间,韩国从伊朗进口石油8259万桶,占到所有进口石油的约9.7%。但是从伊朗进口的原油价格每桶为102.89美元,远低于自阿联酋(108.6美元)、沙特(106.29美元)、科威特(104.71美元)进口的原油价格。因此,如果韩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油,来代替原有的伊朗原油,韩国炼油企业每年损失预计达到数千万美元。

也许是考虑到了对本国经济的影响,韩国政府对全面禁止进口伊朗原油十分谨慎,韩国《国民日报》12日甚至报道说,企划财政部相关人士透露,韩国企划财政部、知识经济部和外交通商部计划本月中旬联合组团访问美国,要求美国将韩国排除在适用《国防授权法》的国家之外。

不过,对于韩国媒体的报道,韩国政府采取了比较模糊的态度。本报记者12日致电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其答复是,目前韩国政府没有任何具体制裁伊朗的决定,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计划。韩国政府将与美方紧密协商,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再做出决定。


俄罗斯 一贯表示反对

俄罗斯外交部11日表示,尽管伊朗进行铀浓缩活动,但是,俄罗斯反对对伊朗实施石油制裁。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说,一些国家早先针对伊朗采取的单方面行动显然没有给恢复会谈带来希望,而是使希望越来越渺茫。应当集体解决恢复对伊朗核计划的信心问题,而不是私下解决。那些讨论对伊朗石油禁运的国家破坏了国际调停六方的团结。

俄罗斯外交部当天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俄罗斯准备帮助伊朗恢复国际社会对它的信任。莫斯科建议德黑兰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紧密合作,包括根据俄方的分阶段危机调解倡议“拉夫罗夫计划”,不带任何前提条件立即开始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

就伊朗宣布福尔多铀浓缩厂近期将投入运行,莫斯科表示遗憾,但认为不能说铀浓缩没有处于监管之下。在开始从事铀浓缩工作之前,伊朗科学家们就提前通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而且整个核材料处于该机构的监管之下。


伊朗 经济受到冲击

美国制裁伊朗给伊朗带来了严重影响,伊朗货币里亚尔严重贬值。从去年12月初以来的30天里,里亚尔汇率曾一度从13200里亚尔兑1美元狂跌到17200里亚尔兑1美元。

伊朗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打击投机行为。1月4日,伊朗政府和阿联酋达成协议,金融往来有所恢复。据伊中商会主席艾斯格罗拉迪介绍,作为化解金融制裁影响的办法,伊朗对外金融交往借道迪拜和阿联酋。目前伊朗汇率已稳定在15000里亚尔兑1美元。

然而,伊朗的汇率问题依然严峻。有专家认为,伊朗央行被制裁意味着切断了伊朗对外所有商业活动的金融途径,在此基础上,伊朗货币和其他货币有效交流兑换可能性也遭摧毁。他指出,制裁者可以把伊朗排除在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外。如果伊朗不能有效应对,其国内经济活动,比如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将会发生重大紊乱,发生重大恶性通胀的可能性骤然提高。

但伊朗政府对经济前景依然表示乐观。伊朗《经济报》1月11日报道,《经济学家》杂志在12月份的报告中预计,伊朗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同比增加770亿美元,达到5050亿美元,并且预测伊朗今年的GDP将达到5828亿美元。当然,如果霍尔木兹海峡受封锁,情况另当别论,因为作为伊朗经济支柱的石油无法外运出口,其损失不可估量。

中东媒体报道说,伊朗囤积在港口的石油目前已高达800万桶,并且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因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已对伊朗包括石油在内等产业造成影响。另据报道,伊朗正使用5艘超级油轮,将石油运往红海边的临时存储地。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欧盟对伊朗石油的禁令最终获得通过,伊朗将不得不继续囤积石油。在对欧洲出口减少的情况下,伊朗将不得不寻找新的买家,这或许有助于缓解全球油价高涨的压力。

?

“卡尔·文森”号抵达海湾 另一艘航母正在开赴途中

据新华社电美国军方11日证实,海军新调派的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已经抵达海湾地区,同时另一艘航母正在开赴这一地区。美军发言人否认这次调动关联伊朗局势。

抵达职责区域

美海军第五舰队声明,“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1月9日抵达第五舰队职责区域”。“卡尔·文森”号伴有巡洋舰、驱逐舰,搭载将近80架飞机和直升机。

第五舰队以海湾国家巴林为总部基地。它的官方网站显示,这一舰队职责区域涵盖海湾、红海、阿曼湾和印度洋部分海域。

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11日告诉媒体记者,“卡尔·文森”号“没有在海湾水域内”,也没有穿越霍尔木兹海峡,它将轮换“约翰·斯滕尼斯”号航母战斗群。

“约翰·斯滕尼斯”号按计划将返回圣迭戈港,但柯比没有披露返回时间。

美国海军官员同时证实,“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战斗群结束对泰国港口访问后,如今正位于印度洋海域并前去与“卡尔·文森”号会和。


无关伊朗局势

发言人柯比特别提出,这次调动无关近来伊朗及海湾局势新进展。他说,“卡尔·文森”号派驻海湾地区是“例行”行动且“早有计划”。

“我不想给人一种印象,即我们因担忧现在发生在伊朗的事情而(急调)两艘航母到那里。”

按照一些美军官员的说法,这一地区同时有两艘美国航母“并不特殊”;在过去18个月中,至少两次有两艘美军航母同时出现在海湾地区。

柯比说,在海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航母战斗群数量“总是在变化”,但美军无意改变这一地区的“军力态势”。

伊方尚未回应

美海军这次部署调整正值伊朗核问题及霍尔木兹海峡安全局势敏感之时。

按照第五舰队网站发布的声明,“卡尔·文森”号战斗群指挥官托马斯·香农在抵达第五舰队职责区后说,“卡尔·文森”号将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伙伴紧密合作,履行美方承诺,“维护地区内贸易物品自由流通”。

定于轮换回国的“约翰·斯滕尼斯”号航母据信上月底从海湾出发,穿越霍尔木兹海峡,支援驻阿富汗国际部队。

伊朗方面11日没有回应美海军最新部署调整。


■链接

为与美国制裁保持同步

日本拟减少进口伊朗石油

据新华社电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12日说,为与美国制裁伊朗保持同步,日本将“迅速且分阶段”减少进口伊朗原油。

安住淳当天上午与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首都东京会晤,随后联合发布这一消息,称日本“完全理解”美国就伊朗核计划采取的行动。

他说,日本过去5年减少伊朗原油的进口量,“我们希望按计划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降低进口比例”。伊朗原油占日本现有原油进口总量的10%。

盖特纳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对日方大加赞赏,夸日本是美国“至关重要的盟友”;而且,“我们正与欧洲、日本和世界各地盟友非常密切地合作,向伊朗施加越来越多实质性压力。”

他说,为减少伊朗石油出口收入,以最有效方式孤立伊朗,美国正研究“切断”伊朗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关联的方式。

综合报道,美国五角大楼11日宣布,第二艘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已经抵达海湾地区,称这只是“例行”调动,否认与不断紧张的伊朗局势有关。此外,美国海军称,“林肯”号航母正在印度洋海域,将与“卡尔文森”号回合。加上正派驻海湾地区的“斯坦尼斯”号航母,将有3艘美国航母齐聚海湾地区。美军大力向海湾地区集结兵力,让本已局势紧张的海湾地区再次战云密布。

美国五角大楼11日宣布,第二艘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已经抵达海湾地区,称这只是“例行”调动,否认与不断紧张的伊朗局势有关。

美国第五舰队发布声明称,“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在巡洋舰、驱逐舰的配合下,搭载近80架飞机与直升机,“在1月9日抵达美国第五舰队责任区。”

美国第五舰队的责任区涵盖波斯湾、红海、阿曼湾与印度洋的一部分。

五角大楼发言人基尔比(John Kirby)对记者说,“卡尔文森”号航母“不在波斯湾”,没有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他说,“卡尔文森”号将替换目前在该地区驻防的“斯坦尼斯”号航母。

基尔比说:“(卡尔文森号)派驻到该地区是例行调动,经过长期计划,没有任何不寻常。”

他说:“我不希望给人一种印象,即因为我们担心伊朗内部发生的事情,这两艘航母才赶着到中东地区。事情不是这样。”

“在第五舰队负责区同时存在两艘航母并不表示与伊朗有任何关系。”“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形势没有改变。”


美国军事官员说,卡尔文森号9日开抵阿拉伯海,接替正返航的斯坦尼斯号。斯坦尼斯号上月底驶离波斯湾,伊朗上周警告它不要再返回波斯湾。

斯坦尼斯号预定返回圣迭戈母港,但五角大楼没有透露相关时程。

另一支航母战斗群是由林肯号航空母舰领导,10日结束泰国的访问行程,目前正在印度洋。它将与卡尔文森号加入美军中央司令部指挥地区的作战行动。中央司令部负责的地区起于邻近的阿拉伯海。

另外一名美国军官说:“中央司令部战区同时有两艘航母,很平常。”

另一名美军军官说,18个月以来,波斯湾地区同时有2艘航母的时候至少有2次。

目前还不清楚其它美国航母何时进入波斯湾海域。美国国防部仅暗示,美国航母通过赫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是迟早的事。

伊朗日前警告,若其石油出口遭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将动用武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警告美航母勿返回波斯湾海域。

美国军方宣布,有能力阻止任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10日坦承,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让他彻夜难眠”。

资料图: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

据外电报道,美国五角大楼11日宣布,第二艘美国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已经抵达海湾地区,称这只是“例行”调动,否认与不断紧张的伊朗局势有关。

美国第五舰队发布声明称,“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在巡洋舰、驱逐舰的配合下,搭载近80架飞机与直升机,“在1月9日抵达美国第五舰队责任区。”

美国第五舰队的责任区涵盖波斯湾、红海、阿曼湾与印度洋的一部分。

五角大楼发言人基尔比(John Kirby)对记者说,“卡尔文森”号航母“不在波斯湾”,没有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他说,“卡尔文森”号将替换目前在该地区驻防的“斯坦尼斯”号航母。

基尔比说:“(卡尔文森号)派驻到该地区是例行调动,经过长期计划,没有任何不寻常。”

“在第五舰队负责区同时存在两艘航母并不表示与伊朗有任何关系。”“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形势没有改变。”

虽然五角大楼否认在波斯湾地区集结军力,但美国海军称,“林肯”号航母正在印度洋海域,将与“卡尔文森”号回合。

?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工作人员转移遭到炸弹袭击的汽车。新华社/法尔斯新闻社

伊朗首都德黑兰11日发生爆炸,一人死亡。伊朗媒体确认,死者为关联核项目的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

爆炸

爆炸发生在德黑兰北部赛义德汉丹地区,时间为当地时间11日上午。

按照伊朗媒体和目击者的说法,一人骑摩托车,把一枚炸弹吸附在艾哈迈迪-罗尚乘坐的“标致405”轿车上……

车内,艾哈迈迪—罗尚丧生,另外两名伊朗人受伤。

“爆炸装置有磁性,”地方安全官员萨法尔·阿里·巴拉特鲁说。

现场图片显示,一辆深色轿车后端玻璃完全炸碎。伊朗国家电视台画面显示,现场附近地面散落大量玻璃碎渣、一些金属残骸,地上有血迹,警方人员正采集证物。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确认,“大学教授”艾哈迈迪—罗尚现年32岁,毕业于一家石油工业高等学校,是纳坦兹铀浓缩设施部门副主管,分管商业事务。


手法

按照伊朗方面的描述,这起炸弹袭击的手法与先前多起伊朗涉核科学家遇袭身亡事件非常相似。

2010年11月29日,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两名核物理学家分别遇袭。袭击方式均是:袭击者骑摩托车靠近受害人所乘汽车,把炸弹“贴”上车身后迅速离去,炸弹随后爆炸。

两起爆炸中,马吉德·沙阿里亚里当场死亡;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受伤,康复后2011年出任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

2010年1月12日,德黑兰大学核物理学教授马苏德·阿里—穆罕默迪早晨准备离家前往学校,附近停放的一辆摩托车爆炸,阿里—穆罕默迪身亡。

位于阿联酋迪拜的近东和海湾军事分析研究所安全分析师西奥多·卡拉希克说,使用可吸附爆炸装置的手法带有特工行动特征。“这是消除某人很常用的方式,干净、易行、有效。”


指认

无人“认领”11日袭击。法尔斯通讯社认定,这是针对艾哈迈迪—罗尚的“恐怖袭击”。伊朗官员指认,以色列关联这起事件。

巴拉特鲁说,爆炸袭击“是犹太复国运动者所为”,以色列“似乎试图”在伊朗议会选举前制造紧张气氛,拉低投票率。

伊方先前在科学家遇袭后指认以色列和美国为幕后凶手,而美以予以否认。

分析师卡拉希克把11日袭击与西方国家特工活动联系在一起。“西方国家及其盟友似乎正在以特工战战术延迟伊朗核研究进程,而非真正打一场常规战争。”

袭击发生在伊朗核计划日趋敏感之时。

伊朗原子能组织7日宣布,位于库姆附近的福尔多铀浓缩厂近期投入运行,可生产纯度为3.5%、4%和20%的浓缩铀。美国官员10日认定,这意味着伊朗向获取制造核武器所需高纯度浓缩铀迈出“重要一步”。

美国等西方国家指称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伊方则坚称核项目完全出于民用目的。为迫使伊朗停止核项目,西方国家近来加紧经济制裁。(耿学鹏)

美国与伊朗的斗争仍在持续发酵。10日,美国正在组建对伊“石油禁运国际联盟”,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正在出访拉美。与此同时,伊朗的铀浓缩进展也让美国“尤其不安”。霍尔木兹海峡似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美组建对伊“石油禁运国际联盟”

自去年11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统令,下令对伊朗重要的石化产品行业实施制裁,同时扩大对伊朗油气行业的制裁以来,“石油禁运”就像一根捆住伊朗的绳索,越勒越紧。

12月31日,奥巴马签署的国防预算法案中更是规定,与伊朗央行有任何商业往来的国外金融机构,将被禁止在美国运营。

对于石油禁运,并非所有美国的盟友都积极支持,比如欧洲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亚洲的日本和韩国,都对伊朗石油出口有着很深的依赖。他们担心,一旦失去伊朗的石油供应,本已十分脆弱的国内经济将雪上加霜。

不过,此间有最新消息指出,美国已经基本做通了欧洲盟友的工作,答应为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某些补偿”,以填补他们的能源缺口。欧盟三巨头英、法、德也都支持对伊朗采取“空前规模和严厉的措施”。因此,将于本月23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很有可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作出决定。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10日开始了他的亚洲之行,他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说服亚洲国家支持美国对伊石油禁运。除希望说服中国减少从伊进口石油外,日本也是盖特纳游说的重点。


石油禁运是一把双刃剑

相比过去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四轮制裁,石油禁运可以说是对伊朗“最要命”的制裁,因为伊朗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伊朗的财政收入严重依赖石油出口。正因为如此,在“石油禁运”似乎即将到来的时候,伊朗国内经济出现了严重波动——伊朗货币里亚尔在几天内贬值超过30%,商品价格飞涨,人们开始抢购美元。

不过也有美国专家担心,石油禁运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伊朗的石油禁运联盟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石油出口国将很难弥补国际石油缺口,这有可能迅速推高国际油价,甚至使国际油价上涨至每桶150美元。

伊朗则可能因祸得福。一方面,伊朗石油出口减少会因石油上涨而部分抵消影响;另一方面,出于资本逐利规律,伊朗如果推出低价石油,则可能又会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吸引力。

此外,油价上涨也将使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从中受益。历史证明,一旦国际油价上扬,将客观上为俄罗斯的“石油牌”增加筹码,俄罗斯对美国以及欧盟的态度必然会转向强硬。


伊朗针锋相对频出招

对于美国的“石油禁运联盟”,伊朗除了上周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外,在外交和铀浓缩问题上也针锋相对。

目前伊朗总统内贾德仍在美国的后院拉美访问,与拉美朋友高调反对“帝国主义”。

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言人吉尔·图德表示,伊朗位于科姆附近的福尔多铀浓缩设施的离心机已可以生产浓度为20%的浓缩铀,这个浓度比伊朗主要浓缩铀设施所提炼的浓度3.5%浓缩铀要高出很多。伊朗方面当天也证实了此事,但表示伊朗所有核活动都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美国专家认为,伊朗铀浓缩的进展,使伊朗离核武器“更进了一步”。美国务卿希拉里10日表示,伊朗的这一举动“尤其令人不安”。

美伊呈现剑拔弩张态势

美国的对伊朗政策有两条不能容忍的“红线”:伊朗发展核武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跨过这两条红线,美国便将“别无选择”,唯有动武。如今,伊朗一再拨动美国的神经,生产高浓度浓缩铀、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伊战争是否真的已经临近?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说:“伊朗人应该明白,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全有能力对伊朗进行致命的打击,可以彻底抹掉他们的核计划。我希望伊朗方面明白这一点。”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也指出:“如果(伊朗)真正达到了可以生产核武器的阶段,我们必将采取具体行动,毫不犹豫地阻止他们生产核武器。”

奥巴马的前伊朗问题特别顾问丹尼斯·罗斯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奥巴马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对国际安全会构成极大威胁,“伊朗人绝不要以为美国不会动用武力”来制止他们。


战争是否已临近

尽管如此,美国专家却认为,美伊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并不大,双方现在只是在博弈中增加和比拼手中的筹码。作为斗争一方的伊朗,也不会跨越红线,把自己引向战争的绝路。

首先,尽管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美国专家认为,伊朗此举只是对“石油禁运国际联盟”的一个反应。伊朗自己清楚,以它的实力,想要封锁海峡是办不到的,美国和北约将能够迅速打开这种封锁。况且,一旦封锁海峡,就等于给了西方动武的口实。

其次,伊朗此时公布可以生产出高浓度浓缩铀,也是对美国的一个逼宫:必须尽快与伊朗进行谈判。其实,伊朗外长萨利希5天前已经释放出和谈的意愿,他对外界表示,希望在土耳其举行下一轮伊核问题谈判,并说“已经准备好”重启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的P5+1核谈判。

第三,对伊开战也不是目前美国的政策选项。美国目前对伊态度强硬,除了增加手中筹码外,大选和国内政治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美伊双方唇枪舌剑、剑拔弩张,但美国也明白,制裁和威胁本身不会让伊朗弃核,对伊发动战争则可能会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的手中各有多少筹码、相互让步多少。这也正是希拉里10日敦促伊朗重返和谈的原因。(本报驻美国记者杨丽明 本报华盛顿1月11日电)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11日上午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1名伊朗核科学家死亡,3人受伤。伊朗媒体称此次事件为“恐怖暗杀”。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死者名叫穆斯塔法 阿赫马迪罗山,现年32岁,是德黑兰一所理工大学的教授,曾任职于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

据伊朗《德黑兰时报》报道,一名恐怖分子当天把一枚炸弹安设在罗山的汽车底盘上,随后驾摩托车离开。当罗山回到车内时,炸弹引爆,造成罗山本人死亡,车内其他两人受伤。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将附近房屋的玻璃震碎,罗山的汽车也被炸成了残骸。

另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一名路人也在爆炸中受伤。

德黑兰警方目前已经着手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

法尔斯通讯社援引德黑兰副市长Safar Ali Baratloo的话说,“制造此次爆炸的手法与此前刺杀伊朗科学家的手法雷同,是以色列人所为。”他还表示,恐怖分子此举扰乱了伊朗的安全形势,目的是使伊朗民众不敢在明年3月大选时出门投票。

据BBC报道,近年来多名伊朗核科学家遭到暗杀,伊朗一直指责以色列和美国是幕后主使。但美国和以色列对此均予以否认。(完)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外电报道,伊朗副总统拉希米11日通过国家电视台称,当天发生的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炸弹暗杀事件不会影响伊朗核计划获得“进展”。

他说:“那些声称打击恐怖主义的人今天将矛头对准了伊朗科学家。但他们应该知道,这些科学家们在推动伊朗前进的道路上比任何时候都信心坚定。”

拉希米称11日发生的暗杀核科学家的事件是“外国政府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

11日上午,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发生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1名伊朗核科学家死亡,3人受伤。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死者名叫穆斯塔法 阿赫马迪罗山,现年32岁,是德黑兰一所理工大学的教授,曾任职于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

伊朗媒体称此次事件为“恐怖暗杀”。

?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人们聚集在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现场。

伊朗首都德黑兰当日上午发生一起炸弹袭击事件,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一名化学专家被炸身亡,另有两人受伤。据当地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在德黑兰北部卡塔比广场附近。目击者称,有人乘摩托车将磁性炸弹吸附到一辆汽车上,并逃离现场。汽车随即爆炸,车内三人一死两伤。

“磁性”炸弹吸附在死者轿车上

爆炸发生在德黑兰北部赛义德汉丹地区,时间为当地时间11日上午。按照伊朗媒体和目击者的说法,一人骑摩托车,把一枚炸弹吸附在艾哈迈迪—罗尚乘坐的“标致405”轿车上。艾哈迈迪—罗尚丧生。由于一名送往医院治疗的伤者不治身亡,该事件死亡人数目前已升至2人,此外有1人受伤。

“爆炸装置有磁性,”地方安全官员萨法尔阿里巴拉特鲁说。现场图片显示,一辆深色轿车后端玻璃完全炸碎。

用特工战战术阻碍伊朗核研究?

无人“认领”11日袭击。法尔斯通讯社认定,这是针对艾哈迈迪—罗尚的“恐怖袭击”。巴拉特鲁说,爆炸袭击“是犹太复国运动者所为”,以色列“似乎试图”在伊朗议会选举前制造紧张气氛,拉低投票率。

伊方先前在科学家遇袭后指认以色列和美国为幕后凶手,而美以予以否认。分析师卡拉希克把11日袭击与西方国家特工活动联系在一起。“西方国家及其盟友似乎正在以特工战战术延迟伊朗核研究进程,而非真正打一场常规战争。”

详情点击》》》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人们聚集在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现场。

个人档案

“大学教授”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是一名和伊朗核项目有关联的科学家,现年32岁,毕业于一家石油工业高等学校,是纳坦兹铀浓缩设施部门副主管,分管商业事务。

据新华社电伊朗首都德黑兰11日发生爆炸,2人死亡。伊朗媒体确认,死者之一为关联核项目的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按照伊朗方面的描述,这起炸弹袭击的手法与先前多起伊朗涉核科学家遇袭身亡事件非常相似。

官员称袭击由以色列特工策划

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11日说,这次爆炸袭击系以色列特工策划。按照伊朗方面的描述,这起炸弹袭击的手法与先前多起伊朗涉核科学家遇袭身亡事件非常相似。2010年11月29日,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两名核物理学家分别遇袭。袭击方式均是:袭击者骑摩托车靠近受害人所乘汽车,把炸弹“贴”上车身后迅速离去,炸弹随后爆炸。伊朗当局事后指责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他们为阻止伊朗的核计划,联手制造了这些暗杀事件。

位于阿联酋迪拜的近东和海湾军事分析研究所安全分析师西奥多卡拉希克说,使用可吸附爆炸装置的手法带有特工行动特征。“这是消除某人很常用的方式,干净、易行、有效。”详情点击》》》


?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工作人员转移遭到炸弹袭击的汽车。

伊朗刚刚宣布可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

袭击发生在伊朗核计划日趋敏感之时。伊朗原子能组织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说,该组织科研人员已成功生产并测试首枚伊朗自制的核燃料棒。详情点击》》》

伊朗原子能组织7日宣布,位于库姆附近的福尔多铀浓缩厂近期投入运行,可生产纯度为3.5%、4%和20%的浓缩铀。一些西方分析师认为,如果能生产纯度为20%的铀,生产武器级的铀将不会花费多少气力。详情点击》》》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0日谴责伊朗决定在福尔多铀浓缩厂开展铀浓缩活动。希拉里敦促伊朗立即停止铀浓缩活动,并以认真态度与“伊朗核问题六方”(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恢复谈判。详情点击》》》

俄罗斯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对伊朗福尔多铀浓缩厂近期将投入运行表示遗憾和担忧。俄罗斯希望伊朗能听取俄方意见,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尽快在“无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开始与“伊朗核问题六方”展开认真的谈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1日表示,伊朗核问题当务之急是尽早恢复六国与伊朗的对话与谈判。详情点击》》》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人们聚集在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现场。

多名伊朗核专家遭遇暗杀

除了科学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被炸死外,自2007年以来,伊朗发生多起伊核专家遭遇暗杀或绑架事件。

2007年1月,伊朗著名核物理学家阿尔德希尔哈桑普尔死于毒气中毒。哈桑普尔一直是伊朗铀浓缩项目团队的关键人物。

2009年6月,一位既是伊朗原子能组织成员,同时又是德黑兰一所大学研究员的伊朗核专家沙赫拉姆阿米里在沙特阿拉伯朝觐时失踪。伊朗方面坚持认为是美国特工绑架了阿米里,并对美国予以强烈谴责。此后,在伊朗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失踪一年多的阿米里于2010年7月重返德黑兰。

2010年1月12日,伊朗德黑兰大学一名核物理学教授——阿里—穆罕默迪在住所附近遭遥控炸弹袭击身亡。

2010年11月29日,伊朗首都德黑兰当日发生两起爆炸,伊朗贝赫什提大学物理学教授沙阿里亚里在上班途中被炸身亡,该校另一名物理学家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在另一起爆炸中受伤。

2011年7月23日,伊朗核物理学家大流士礼萨伊在德黑兰家门口遭暗杀身亡。行凶者是一名摩托车手。伊朗指责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为阻止伊朗的核计划,联手制造了这起爆炸袭击事件。

暗杀

位于阿联酋迪拜的近东和海湾军事分析研究所安全分析师西奥多卡拉希克说,使用可吸附爆炸装置的手法带有特工行动特征。“这是消除某人很常用的方式,干净、易行、有效。”按照伊朗方面的描述,这起炸弹袭击的手法与先前多起伊朗涉核科学家遇袭身亡事件非常相似。

?

??? 伊朗首都德黑兰11日发生炸弹袭击,与核计划有关的一名化学专家被炸身亡,另两人受伤。目击者称有人乘摩托车将炸弹吸附到汽车上,汽车随即爆炸。图为工作人员转移遇袭汽车。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人们聚集在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现场。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人们聚集在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现场。


1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工作人员转移遭到炸弹袭击的汽车。

新华网华盛顿1月11日电 (记者 冉维 易爱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1日否认美国参与暗杀伊朗核专家事件。希拉里克林顿当日在同来访的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马德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要直截了当地否认美国参与了伊朗国内的暴力行为。”

但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在当日早些时候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拒绝就美国是否参与了这一袭击事件发表评论。她说:“我不会就谁可能做了或者谁可能没有做这件事发表评论。” 据伊朗媒体报道,当天上午,在德黑兰北部卡塔比广场附近,有人乘摩托车将磁性炸弹吸附到一辆汽车上并逃离现场。汽车随即爆炸,车内三人一死两伤。死者为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化学专家穆斯塔法艾哈迈迪-罗尚。两名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后,其中一人不治身亡。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11日说,这次爆炸袭击系以色列特工策划。

自2007年以来,伊朗已发生6起针对核科学家的袭击事件,共造成5名核专家死亡、1名核专家受伤。11日的汽车炸弹袭击与2010年11月底德黑兰发生的两起爆炸袭击事件手法非常相似。伊朗政府一直认为,这些袭击事件均与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有关。

1月9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右)与伊朗总统内贾德会面。图/人民图片

经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

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和军方将领9日说,伊朗不惧制裁,将反击所有军事威胁。多名外交官员当天披露,伊朗已生产浓度为20%的铀。

坚决反击所有威胁

哈梅内伊经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伊朗“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伊朗)选择了这条道路,将继续走下去”,“敌人施加的制裁对伊朗将没有任何影响”。

伊朗海军副司令吴拉姆—礼萨·哈德姆同一天说,伊朗海军将“坚决反击所有威胁,无论在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海湾)或阿曼湾”。

哈德姆告诉伊朗阿拉姆电视台记者,英国和美国坚持在这一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伊朗海军已“做好准备,如果发生任何事件,伊朗有能力采取强有力回击”。

伊朗法尔斯新闻社同一天援引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穆罕默德·阿里·贾法里的话报道,即使“敌人仅有发动侵略的想法”,伊朗也准备回击。


启动福尔多核设施

两名不愿公开身份的外交官9日告诉美联社记者,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开始生产纯度为20%的铀。一名不愿公开身份的伊朗官员向路透社记者证实:“福尔多核设施铀浓缩已开始。”

维也纳是国际原子能总部所在地。伊朗驻这一机构代表阿里·阿斯加尔·苏丹尼耶当天稍后告诉阿拉姆电视台记者:“伊朗一切核活动,包括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的铀浓缩都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那两名不愿公开身份的外交官说,国际原子能机构上周检查福尔多核设施,铀浓缩装置看上去与纳坦兹核设施的设备相同,属于老式设备。

福尔多核设施距圣城库姆大约30公里。美联社报道,这处设施位于地下,经过加固,周围有伊朗革命卫队防空导弹阵地。

按照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巴西·达瓦尼的说法:“敌人没能力摧毁它。”

智库机构国际战略研究所核专家马克·菲茨帕特里克说,福尔多核设施处于山区,据信位于地下80米,“可躲避打击”。

为应对西方制裁,伊朗加紧了外交“突围”行动。图为内贾德9日在委内瑞拉与查韦斯会面。

美国财长盖特纳10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以往主谈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同,这次盖特纳带来一个更急迫的任务:游说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在美欧准备对伊石油禁运的大背景下,拉中国等东亚国家加入被西方看做“封锁三角”的最后那条线。在中国互联网上,有人则用“精神分裂”形容美国的尝试。因为在几天前,美国刚公布了新军事战略,将中国和伊朗并列为战略对手。不过中国学者金灿荣认为,这倒很符合美国作为“一把手”的行为方式——“打压你或者让你效力都是应该的”。他同时表示,中国没必要捧美国的场,毕竟中国还没到必须选边站的地步。美国舆论也对盖特纳的出访表现得“很心虚”,认为他“注定会失望”的分析占了绝大多数。还有报道称,华盛顿的政策正把中美又一次置于“碰撞航向上”。与此同时,世界更担心的是美伊的“大碰撞”。

既打压中国又要中国配合

“盖特纳亚洲之行聚焦伊朗”,《华尔街日报》用这样的标题强调美国财长访华的目的。报道称,盖特纳在北京将敦促中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加强国际制裁对伊朗金融业的打击。伊朗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1%,是继沙特和安哥拉之后中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法国《世界报》称,美欧都已做出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姿态,如果中国、日本这样的买家也配合制裁,就会让已陷入国际孤立的伊朗更加形单影只。禁运更多是一种“外交示威”,警告伊朗“我有能力兵不血刃打击你的要害”。

不过,几乎没人看好盖特纳的“新使命”。美国彭博社10日说,美国关于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的呼吁恐怕不会在中国官员中引起共鸣。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中国与美国立场并不一致,不同意制裁损及伊朗人民和伊朗经济。《华尔街日报》称,盖特纳在北京可能会面对“狐疑的观众”,中国官员担心失去一个重要的石油供应来源。对中国而言,这一问题还与民族主义政治重叠,北京不希望被外界看做屈服美国压力而制裁他国。但美国的压力也许在促使中国放慢投资伊朗油气工程的步伐。报道援引一名学者的话说:“中国将以退为进,他们不会告诉美国不会一道同行,但将含蓄地表示‘你们不要告诉我们怎么做’。”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说,石油禁运如果导致油价上涨,将对中国造成更大打击,因为中国的石油储备远不如美国。


在外界看来,中国还有一个说“不”的理由,就是美国上周公布的新军事战略。《华盛顿邮报》10日援引一名中国学者的话说,华盛顿刚出台的军事战略报告可能会加强中国的反对,因为该报告将中国作为有潜力威胁美国经济和安全的国家。报道称,盖特纳可能会失望而归。如果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拒绝合作,华盛顿将大受挫折。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奥巴马在5日发表的新国防战略中,将目光对准经济、军事都抬头的中国。此外,美国还宣称另一个目标是伊朗。尽管这也许是奥巴马为了连任而有意做出的“强硬姿态”,但如果美国既要抑制中国又要抑制伊朗,中国是不会响应美国孤立伊朗计划的。法新社说,有分析人士表示,从法律条文来看,美国新的制裁方案将把美国与中国推向碰撞的轨道,制裁伊朗可能引发新的中美紧张。

西方媒体还很关注中国9日对美国新国防战略的回应。英国《卫报》以“中国就美国国防战略聚焦亚洲发出警告”为题称,在美国强调在亚太加强结盟,增加基地来回应中国崛起后,中国国防部警告美国“谨言慎行”,这是目前为止北京对美国新战略的最全面回应。

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不止于此。据《华尔街日报》10日披露,奥巴马还计划成立一个美国政府工作组,专门监督中国贸易和商业违规现象,以便白宫在选举年对北京更加强硬。

“这完全符合美国一贯的行为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这样评价美国既打压中国又要求中国配合的做法。他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自认为是“一把手”,认为打压你批评你是应该的,同时还认为你为它效力也是应该的。这就是美国一贯的自我中心心态,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对美国的这种心态,中国不要太理会,涉及到具体利益,该坚持就要坚持。如果美国制裁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中国可以对美国企业采取反制裁。


各国加快寻求替代方案

同样被美国提要求的还有伊朗石油的另一大进口国——日本。日本《东京新闻》10日报道说,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盖特纳亚洲之行的下一站是日本,相信在中国拒绝美国的要求后,美国会全力向日本施压。伊朗现在态度强硬,根本不会考虑日本的为难之处。如果真和伊朗关系破裂,日本经济很可能马上出现下滑反应。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在美伊矛盾当中,受害很大的却是日本。如果美欧国家一致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伊朗石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中国在美伊对立中获利,日本打算在2012年重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的目标变得遥远起来。正在海湾国家访问、寻求稳定石油供应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0日对伊朗问题表示“非常关切”。但法新社报道说,日本已得到阿联酋的保证,该国将“补偿”日本石油进口缺口。

“制裁伊朗是否会引发国际石油危机?”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日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当前国际社会的一大担忧。

报道称,西方试图切断伊朗石油收入,仿佛全球经济还不够糟,还要在世界石油市场引发一场灾难,将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挤出能源市场是有后果的。如果制裁奏效,原油供应将更加紧张。如果伊朗军方切断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报复,油价将更高。我们是否会进入150美元一桶的新时代和新的全球衰退?

在危机面前,寻找替代方案成了各国外交的重点。法新社称,虽然欧盟国家原则上就伊朗石油禁运达成共识,但各国就何时取消现有合同存在分歧,特别是进口伊朗原油较多的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一名欧盟官员称,他们正与沙特等产油大国接触,看他们是否能够增加石油产量。

“阿拉伯经济网”10日报道说,由于霍尔木兹海峡形势紧张,一些海湾国家开始寻找霍尔木兹海峡的替代通道。阿联酋已经正式宣布,将建造一条连接阿布扎比西部沙漠哈卜善油田和阿联酋东部富查伊拉港的输油管线,可使该国出口的原油直接运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无需再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还有消息说,沙特甚至准备建一条贯穿其国境东西部的地下管道,使石油通过西部的红海运出,而不是东部的波斯湾。

中国外交部10日宣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末开始将访问三个中东油气生产大国——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并出席国际能源会议。路透社说,这次访问正值西方加紧对伊朗施压之际,由于合同条款纠纷,中国已经开始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在寻求其他卖家。法国《费加罗报》说,中国宣布的这个消息与盖特纳访华放在一起看就颇耐人寻味,这表明中国一方面反对“单方面追加制裁”伊朗,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拓展石油进口来源,以防万一。


“1914年时也无人希望战争”

“奥巴马已做好打击伊朗的准备”,在美伊双方的对抗言论不断加码之际,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又爆出这一重大消息。报道称,奥巴马的前伊朗问题特别助理丹尼斯·罗斯9日说,人们不应怀疑奥巴马总统已准备好用武力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人永远不要以为我们不愿使用武力”阻止他们,“动武会有后果,但不动武后果更严重”。当天,白宫发言人卡尼还对伊朗判处美国“间谍”赫克马蒂死刑表示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则批评伊朗进一步“核升级”。

伊朗的反应针锋相对。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苏丹尼耶10日说,西方对伊朗地下新设施开始的铀浓缩表示震惊出于政治动机,“这些反应很夸张,过去几年他们一直这样”。在委内瑞拉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则与查韦斯一道呼吁对付美国“疯狂的帝国主义”。伊朗新闻台网站9日称,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有句名言:“弥天大谎重复千遍,人们最终就会相信。”美国编造的伊朗核计划的“虚假指控”与此非常类似。该报道还配了一张奥巴马的照片,但他的嘴唇上多了一撮希特勒式的小胡子。

“西方与伊朗正在玩危险的小鸡游戏,如同两个司机高速冲向对方,要么退让转向,要么撞成一团火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篇文章这样评论当前的局势。美国《赫芬顿邮报》9日称,无论是德黑兰还是华盛顿都不想开战,但事情可能背道而驰。英国一战时期的首相劳埃德在回忆录中曾说,1914年时也无人希望战争,但各国还是毫无征兆地滑向世界大战。力量不平衡造成地区和全球战略环境动荡不安,美国力量受到挑战,伊朗领导人感觉被逼到墙角,中东发生剧变,以色列感觉受到孤立。突如其来的挑衅与误判可以引发无人希望的战争。

反对战争的声音也很多。彭博社10日以“为防止战争,给伊朗最后一次机会”为题说,3年前,奥巴马总统带着善意就职,希望伊朗重新思考对美关系,但毫无效果。现在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比前任布什政府更严厉,对伊朗实施了最广泛的制裁。局势正无情地走向战争,美国也许有朝一日将不得不武力阻止伊朗核计划。但在动武之前,美国应当再次给伊朗一个重新加入国际社会的机会。劝说伊朗弃核不容易,但与伊朗开战对卷入的所有国家都是一场灾难。(李勇李珍 青木 黄培昭 谭福榕 魏辉 柳玉鹏)

老友相拥 9日,查韦斯欢迎来访的内贾德。

查韦斯在会晤内贾德时笑称总统府埋核弹。

查韦斯总统是反帝战争的大赢家。

——内贾德

内贾德代表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正确道路。

——查韦斯

如果两国正在制造炸弹,那么炸弹的原料是友爱。

——内贾德

我们拥有的炸弹,只是准备用来反抗贫困、饥饿和不幸。

——查韦斯

帝国主义者的发言人说,内贾德和我将走到我的总统府地下室内,对准华盛顿发射大炮和导弹。

这座山将被挖开,那时,一枚大型核弹将会露出来。

——查韦斯

查韦斯会内贾德 “涮”美国谈核弹

当地时间9日,正在美国“后院”委内瑞拉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与委总统查韦斯会面,两人互相赞美,大秀友谊,并不断拿美国“开涮”。

两首脑公开秀友谊

委内瑞拉是内贾德此次拉美四国之行的第一站。除了委内瑞拉,他还将访问尼加拉瓜、古巴和厄瓜多尔,这四个国家均与美国关系冷淡甚至对立。

内贾德率团抵达委内瑞拉之后,受到了热烈欢迎。电视画面显示,内贾德在会晤查韦斯时,两人热烈握手、拥抱寒暄,充满欢声笑语。

内贾德说:“尽管那些傲慢的人不希望我们在一起,但是我们却会永远团结。”内贾德所言的“傲慢的人”意为美国等西方国家。

查韦斯则回应道,“帝国主义者的疯狂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发泄出来。”在查韦斯的语境里,“帝国主义者”也意味着美国等强权国家。


我知你心 9日,查韦斯与内贾德会晤时相谈甚欢。

两人热谈“反帝反霸”

内贾德和查韦斯的会晤充满了喜剧色彩。两人在会见时互相赞美,背景都有“帝国主义”。

“查韦斯总统是反帝战争的大赢家。”内贾德说。而查韦斯则称,内贾德代表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正确道路”。

作为中东地区与拉美地区的两大“反美”、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伊朗和委内瑞拉素来关系密切。除了能源往来之外,双方最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合作密切。在当天的会晤中,查韦斯就对伊朗帮助该国建造1.4万套住房的计划表示赞扬。

除了相互赞美,两人还拿目前西方国家对伊朗最大的担忧——发展核武器“说事”,拿美国开涮。

内贾德说,如果两国正在制造炸弹,那么“炸弹的原料是友爱”。查韦斯则称,“我们拥有的炸弹,只是准备用来反抗贫困、饥饿和不幸。”

查韦斯还直接拿美国“寻开心”。他称,“帝国主义者的发言人说,内贾德和我将走到我的总统府地下室内,对准华盛顿发射大炮和导弹,那太搞笑了!”

查韦斯挤了挤眼,接着说,现在,总统府前面已经埋藏了一枚炸弹。“这座山将被挖开,那时,一枚大型核弹将会露出来。”他说完这句话后,和内贾德相视大笑。

“美国不是我们的爹”

在内贾德抵达委内瑞拉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督促”拉美国家,不要和伊朗走得太近。但厄瓜多尔外交部长帕提诺公开力挺伊朗:“我们不接受美国的制裁……我们是一个主权国家,我们没有这样一个爱打人的爹。美国应该制裁那些在德黑兰的美国企业,诸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张乐)


执子之手9日,查韦斯紧握内贾德的手。

■ 立场

伊朗誓言反击所有军事威胁

已启动深埋地下的福尔多核设施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军方将领9日说,伊朗不惧制裁,将反击所有军事威胁。多名外交官员当天披露,伊朗已启动福尔多核设施,生产浓度为20%的铀。

哈梅内伊经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伊朗“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伊朗)选择了这条道路,将继续走下去,敌人施加的制裁对伊朗将没有任何影响”。

伊朗海军副司令哈德姆同一天说,伊朗海军将“坚决反击所有威胁,无论在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海湾)或阿曼湾”。

哈德姆告诉伊朗阿拉姆电视台记者,英国和美国坚持在这一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伊朗海军已“做好准备,如果发生任何事件,伊朗有能力采取强有力回击”。

两名不愿公开身份的外交官9日告诉美联社记者,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开始生产纯度为20%的铀。制造核武器需要纯度为90%或更高的铀。一些分析师认为,如果能生产纯度为20%的铀,生产武器级的铀将不会花费多少气力。福尔多核设施位于地下,经过加固,周围有防空导弹阵地。智库机构国际战略研究所核专家马克说,福尔多核设施据信位于地下80米,“可躲避打击”。

美国防长帕内塔8日暗示,美方不赞成以方单独对伊朗动武。“如果以色列决定(动武),我们担心,我方将不得不着手保护驻扎在这一地区的我方部队。”(新华社专稿)

■ 反应

美呼吁拉美国家劝伊朗“回头”

9日,美国指责伊朗启动地下浓缩铀核设施。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称,利用地下核设施生产浓缩铀,更加让外界怀疑伊朗是不是真的在和平利用核能。“我们再次呼吁伊朗方面,终止它们的浓缩铀活动。”

纽兰还敦促内贾德访问的拉美国家领导人努力说服伊朗在核问题上改变立场。她说,内贾德对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和厄瓜多尔四国的访问经过仔细选择。美国呼吁四国努力让伊朗政府相信,伊朗与国际社会开展的核对话尚未走上正确轨道。

法国外交部当天也对伊朗启动地下铀浓缩表示不满,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伊朗的做法,使得法国“除了和欧洲伙伴加强国际制裁之外,别无他法”。(张乐)


我亦有“核”

■ 球探体育比分:

“伊朗意在示威美国”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认为,内贾德访问拉美四国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主要是向美国示威。

华黎明称,内贾德访问委内瑞拉正值美国和伊朗关系紧张,因此内贾德到访委内瑞拉、古巴等四个都标榜反美的国家,就带有向美国示威的意味。不过这种示威也只是象征意义,实际的意义并不大,只是伊朗摆脱外交孤立的一种手段而已。

华黎明认为,美国和伊朗之间虽然剑拔弩张,但是开战的可能性并不大。美国国防部长为开战设定了两条“红线”,一条是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条是伊朗拥有核武器。但是在华黎明看来,“红线”其实是美国找台阶下的“绿线”。因为在美国看来,伊朗不敢冒险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伊朗也曾经向西方透露过,并不主动发展核武,只是希望像日本一样,拥有各种先进的核开发技术,在强大威胁下才可能生产。此外,美国目前的军事战略处于收缩状态,因而对伊朗的态度是“以压促变”,希望通过强大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威胁,促使伊朗政局发生变化。

“2012年,伊朗局势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美伊开战,而在于伊朗内部是否会出问题。”华黎明说。本报记者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