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在某报发表了题为《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的评论文章,其中点名对兔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马东提出质疑。9日,马东专门开通博客发表文章《真人版“专家指导”———答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老师》,进行“回击”,攻击肖鹰“不是酒后信笔,就是事后无力,反正已经不听使唤了”。(2月10日《成都商报》)
什么“酒后”?什么“事后”?显然,马东的“回击”言论已经超出了正常讨论问题的范围,近乎人身攻击。有网友读过报道后评论,“感觉马东也就京城的一个地痞流氓,真的是文字和文风很差!”肖鹰在文章中质疑“多年以来,春晚导演们的‘重心’究竟是在‘取悦’还是在‘取笑’作为‘大部分人’的‘农民’”没有什么错。
取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是春晚多年的一大弊端。从农民到农民工,从残疾人到普通市民,从老人到儿童,都成了历届春晚的取悦对象,难道春晚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这些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诟病,并且在外国演出时也受到强烈抗议,怎么就说不得了呢?
既然春晚是大众娱乐,那么也就应该有接受大众批评的准备。如果把大众娱乐变成娱乐大众,就更应该有接受批评在准备。你们在过年拿大众“开涮”,难道还不允许“大众”批评还击?娱乐大众者必须付出代价,这是早晚的事。
春晚早以不是不容置疑,公众已经不可能仅仅是春晚的教育对象,对春晚的挑剔和批评已是在所难免。“娱乐”和“愚乐”并不是同意词,虽然这些都会引人发笑,可是并不是一码事,其社会效果是不同的,当你“愚乐”大众之后,大众一旦缓过神来,对那样的“愚乐”表示强烈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
春晚节目总导演固然风光,可是也要有接受批评的雅量。那样的风光是要有一定承担的。今天的大众早已不是愚不可及,也不再是任人驯服的阿斗。如果你们非要借春晚取笑民众,就必须有接受挨民众板砖的准备。就是大家被你们误逗乐之后,也同样有批评你们的权利。看着马东“回击”批评者的文字,忽然对今后的春晚担心起来,今后的春晚如果都是让这样的“总导演”导,还指不定会闹出别的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