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湖北荆州市授予10月24日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段救起两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学生和市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这17人当中包括14名长江大学的学生和3名沙市冬泳队的老人。 (10月26日中广网)
荆州市的表彰来得非常及时。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否应该追认其中3名英勇献身的大学生为烈士?因为,仅仅用“见义勇为”称号似乎不能涵盖。长江大学17名大学生不会游泳,但他们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豪不犹豫地手拉手组成人梯,扑向水流湍急、坡陡水深的江中。他们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对社会责难和怀疑的有力抨击。他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生动地说明了90后并非“崩溃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历史上曾有舍己救人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被誉为国际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王杰,舍生忘死救民兵,被领袖毛泽东首肯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和充分尊重人权的今天,珍惜人的生命已经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人在生与死面前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但是,在两名少年落水面前,如果无人伸出援手施救,只有死路一条,他们没有选择生的希望。按照《重庆时报》的相关评论,不会游泳的大学生在救人前,有选择说“不”的自由。但是,他们没有人说“不”,而是义无反顾地结成人梯救人。他们把生的希望献给落水少年,而把牺牲的可能留给自己。我们没有理由剥夺他们在救人前说“不”的选择自由,但同样没有理由指责他们放弃说“不”选择的自由。
在救起两名少年而牺牲三名大学生面前,社会上有人算起了简易的数学帐。认为,3:2亏了,大学生换少年不值。这种事后算帐的方法,本来就不可取。不错,从表面看是亏了,是有点不值。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年轻一代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惊天动地的壮举,毅然向世态炎凉宣战;他们为人之子,却把恢宏的大爱献给他人之子;他们是民族骄子,值得世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新的时代,人们除了追求生活富足,除了个人物质享受,还需要弘扬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那些为了工作,不辞劳苦,倒在岗位上的战士,虽然需要领导给予更多的日常关怀,但仍然为社会所崇敬,仍然需要社会去颂扬。至于说到大学生必须具备救生和保护自己的本领,并不影响人们去歌颂他们无悔的人生选择,并不妨碍人们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歌颂和广泛宣传。
?
'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江水急浪猛谁都知晓,虽说目前处于旱季,长江宝塔河段看上去比较平静,其实危机四伏,水下漩涡汹涌,沙滩边缘全是陡坎。可是当听说两名小孩不慎落入长江,不管是会水的,还是不会水的大学生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的加入到救人的行列。他们是一时的冲动之举?显然不是,这是一种忘我精神的自发。
只要游过泳的人都知道,水中救人异常的危险,淹入水中者手慌脚乱,失去理智,救人者就是有高超的水性,也极可能被溺水者死死缠住;即使岸上的人手拉着手,也难以抵挡住推力巨大的急流,下江救人,结梯救人,意味着给他人一种生还,意味着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危险。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样的人,不用说那么多赞美词想必看过报道的人都能理会。
在平常生活中,有些人以事不关已为原则,不时有报道,某个人在公共场所被抢,某个人在公共汽车上被偷,虽然众目睽睽,可就是难见有人出来相助;有人在危难关头,只要伸出一把手就可搭救一条生命,可有的人选择了放弃;有的路过车只要耽误几分钟,就可将危急病人送往医院得到及时医治,可有的人却铁石心肠,一踩油门而过。见义勇为需要勇气,需要的是一颗善良的心,长江大学的大学生们是一群普通的人,但是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平时不少人感概,如今的90后是温室的花朵,是天然的小皇帝,这也看不行,那也看不惯,有的说是颓废的一代,有的说是垮掉的一代。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如今的青年人与以住相比,在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言谈举止方面是有所不同,但应该看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生活中的小事,如:公交车让座可以看到不少90后的影子;从国家的大事,如:抗灾救险,北京奥运会、上海博览会可见90后的影子;无数事实说明,90后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从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救人中,又一次见证,大学生在关键时刻不是懦夫,他们中蕴含着无数英雄。
给长江大学英雄群体的见义勇为行为予以申报,当之无愧。嘉奖见义勇为的大学生,不仅是对英雄行为的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号召,号召所有的人都应该向英雄学习,在他人困难的时候,在他人需要救助的时候,不讲报酬,不计得失,挺身而出,勇于奉献,这正是我们当今所倡导的一种精神所在。
' />舍己救人、英勇献身,很多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而当一群“90后”结梯扑进江中营救落水者,更是使人肃然起敬。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同是19岁花样年华的大学生,三个都处于备受诟病的“90后”群体中,却做出了英雄式壮举——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生命。
鲁迅笔下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被无数次地运用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迷失的一代、自我为中心、无社会责任、垮掉的一代,提及“90后”人们无需经大脑思考便能像念顺口溜般说出这样一大串形容他们的词。自私也好,冷漠也罢,这些牛皮癣式的标签不该贴在这群结梯救人的“90后”大学生上。
忧天的杞人曾预言“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在大是大非面前“80”后经受住了考验最终没有垮掉,还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有人说,“90后”比“80后”更甚,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90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作为“90后”的代表同样为救他人舍生忘死,若魏巍同志健在想必也会称赞他们为“雷锋”。因为雷锋不仅仅活在几十年前,也活在当下,活在“90后”中间。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个性的群体,但相同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90后”的大群体中出了“90后贱女孩”,出了各种“90后门事件”,但也出了像龙清泉一样为国争光的“90后”冠军,也出了一群结梯救人、英勇献身的“90后”大学生……在紧要关头,他们和老一辈一样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分析“90后”问题时,人们常引用哈罗德·罗森堡 《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 />